水头求职跨专业必看
日期:2015-12-02 浏览

跨专业求职的理由有很多,总结起来是:

-我是学冷门专业的,我能不能去热门行业求职?

-我并不喜欢我自己的专业。

-The money is good.

和一些HR聊下来,专业其实并不是求职的一个门槛。在一些HR看来,说他会因为专业不对口把你刷下来,还不如说因为你没实力把你刷下来。一个HR的原话是:“我面试了很多有5、6年经验的老手,他们所做的事情和大学学的专业一点东西也没有,但是他们却在自己的领域工作得十分出色。专业困惑其实是自己给自己设限。

从HR角度,跨专业求职并没有什么太大的问题;可是从同学们的角度,跨专业求职确实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我自己来看,其实世界上并没有和自己的专业100%切合的工作,也没有100%适应未来职场的专业。大学里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其实都是可转移/可迁移的。那么在跨专业求职时,需要做哪些准备或者要避开哪些雷区呢?

1、没有合理的理由

如果你是学会计专业的,你去面试会计的岗位,没有人会问你你为什么要来做一个会计,多半会问你为啥要来我们公司做会计。

可是如果你是一个哲学专业/历史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你去面试做会计,第一个问题就是“你为什么不做别的,非要来当一个会计捏?”

如果你没有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那么你没有足够的动机说服面试官“你是适合这个职位的”。试想面试官为什么要录用一个连报表都不会做的非会计专业的人?你是如何和会计可办出身的同学竞争呢?

你要有一个很好的由头。

比如说你辅修过会计双学位并且学得很好(说明你为了从事未来的职业下了功夫),你在一些公司做过暑期实习(虽然不是什么大公司,但是至少你攒了一些经验),你也了解这个公司目前的一些业务能为你未来的会计职业发展提供平台和基础。

你的由头必须是打消面试官“这个外专业的不能从事这个工作”的疑惑,那么你需要展示你对申请职位的经验和知识给他看。

如果说一切的由头,可以是“我大学选修了一趟XXX课,开始对XX领域感兴趣,自学并且考取了XXX证书。。。”这样可以让面试官看到你的努力。

2、专业垮的实在大

我现在是在互联网行业做运营,我的专业是纯文科。如果我要在互联网做程序员行不行?我和HR交流过后,HR说这种技术工种,他们依旧信赖的是科班出身的同学;即使是自学编程,他们也觉得不靠谱。神马你说你考过计算机的证件?那些证件在技术牛眼里简直是小儿科。

如果是纯文科去应聘理科或者功课的工作,你可能要比哪些科班出生的同学做更多准备(如果你打定主意你的职业道路是那样的话)。除了你要掌握编程知识,你或许还要参加几个比赛,拿出几个作品才能“打动”HR。

如果是非计算机专业的同学想进互联网,你可以选择和你专业相关的职位来投递。大学里也没有一个专业叫做“互联网专业”,但是互联网有和你专业相关的职位,比如营销,比如商务,比如设计,比如会计。

噢,又回到了会计。那么问题又来了,你为什么要来互联网行业/我们公司做会计呢?言外之意你为什么不去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去做会计呢?

首先你自己要对你要应聘的行业有一定认识,否则根本不可能说服别人。其次,你要表示你进入这个行业时经过慎重考虑的(请举例:1234),表现出你在经过实践和考察(比如亲自实习)之后才做的决定(表明不是草率地海投)。第三,你要表明你这个门外汉为了进入这个新行业做了哪些准备,以及之后的职业发展规划。

跨行业跨领域求职,确实是要比在本行业本领域求职辛苦。你要拿出(也要事先准备)更多的事实来证明自己我是合格的,我和大学里学这个的人是一样可以胜任的。如果你只是在担心在顾虑在猜测HR是不是因为你跨专业求职而刷下你,你不如去为了未来的职业发展增加看的见的筹码。

3、赤手空拳去面试

很多同学问HR,跨专业求职需要做哪些准备。很多HR的建议是去做一次这个职位/行业的实习。即使真的是一个很小的公司。除了攒第一手的经验,还可以测试是不是真的喜欢并且下定决心要从事这个行业。

有人说,“我们对某个行业感兴趣,并不是我们了解它,反而是因为我们不了解它”。回到文章开头写的,我们在跨专业求职时,往往会准备一个由头,比如“我因为大学里发生的一件事/参加的一个活动/一趟选修课,对会计产生了兴趣”。你可能为了编造这个由头想了一天,可是在HR那儿并没有什么说服力,因为我们有时兴趣只是“外行看门道”。

她想知道的是你excel做报表到底做得怎么样,你会不会做分录,你知道资产负债表吗,你有会计从业资格证吗?

你说你对会计有兴趣,说不定是为了逃避在本专业求职的一个借口是不是?

所以,如果你下定决心要去从事与你本科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你需要做好吃苦的准备,提前去实习,提前考证书,你的进入这个门槛的准入程度确实比别人高。面试时你可以和HR分享你在跨专业学校的心得,你作为门外汉去心的领域实习,这个学习的经历,有什么收获,一定非常精彩。

如果这些还不够诚意,可以提前写一份针对公司的研究报告,面试时带给HR看。至少在态度上,你已经足够努力了。